用真诚与责任诠释“爱的味道”
——记后勤饮食服务中心潘卫东
题记:如果说“卓越”是一座丰碑,那么丈量它高度的便是那些未曾停滞的步伐,如果说奉献是一种责任,那么给予他们最好的回报就是师生的满意。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自己,更是浓缩了众多后勤人孜孜求索的身影,这便是后勤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高地!
每个成功事业的背后,都有着众多参与者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在后勤通往卓越的路上,有着众多勇于开拓、不辞劳苦、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了后勤生机盎然的今天,潘卫东就是其中一位。
1987年,刚从部队复员不久,他便加入了科大后勤这支新队伍,至今已近30个年头了。由于他对工作求真务实,忠于职守,很快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交口称赞,并多次获得“优秀党员”、“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教职工”、“全省高校饮食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等荣誉称号。
2002年7月,山东科技大学迁入青岛校区,新校区的后勤筹备工作拉开序幕,作为后勤的骨干职工,他舍下贤惠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积极投身到青岛校区后勤的建设当中,成为参与新校区后勤建设的开路先锋,并先后参与了学苑餐厅和学者餐厅的筹建工作。
2008年,潘卫东初任学者餐厅经理,虽然之前没有餐厅实际管理经验,而谦逊好学的他通过虚心向老一辈后勤人学习请教,凭借在部队的数载历练和自身的韧性,他知人善任,不断摸索和改进,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把学者餐厅打造成为一个管理规范,业绩突出,士气高涨的模范餐厅。他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和骄人的工作业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基层员工的广泛拥戴。
出于对他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充分信任,2012年,公司将学苑餐厅交给他,2013年又将学海餐厅托付给他。面对两项千钧重担,他毫不推脱,军队的历练,造就了他强烈的责任心和坚毅的性格。他就像一位挑山工,用他那宽阔的肩膀和坚韧的脊梁,将双肩重担一步一步的担向山顶。肩挑两项重担,不但没有压垮这个铁血汉子,他还将两个餐厅的工作业绩提到了新的高度。
面对新的战场,他没有急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采用员工较易接受的渐进式的管理方法,层层推进,稳扎稳打。首先,他对餐厅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调查和了解。通过亲身观察和与员工的积极沟通,他逐步摸清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面对较为突出问题,潘卫东从和谐人际关系入手,首先,强化餐厅领导班子的团结与协作。他深知,只有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后续的各项工作才能够有效开展。于是,他提出:“团结才能出效益,团结才能出业绩”的团队宣言,随后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并与领导班子达成共识。
随后他从安全生产与师生满意两个方面展开工作,对于其后续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一手抓安全(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一手抓满意(员工满意和师生满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他深知“有了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师生。”因此,他倍加注重员工的满意工作,并在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上下了不少功夫。例如:提高员工的伙食待遇,让员工每餐都有热汤喝;员工伙食由原来的每周改善3次,增加到4次;由原来每餐一个菜,增加为两个菜。为了保证员工餐的质量,他让员工公开投票选出自己满意的厨师,并给予票数多者以奖励,以督促炒菜师傅做好员工餐。不仅如此,员工生日时会收到有其祝福的生日贺卡和福利;员工受伤时会有他探望慰问的身影;员工大婚大喜之日更少不了他到场的祝福;每逢新年员工都会收到他衷心的祝福……
在让员工满意的同时,他又告诫员工:“满意度是师生用餐卡投出来的”。为此,在提高师生满意度上,他更是下足了力气。在抓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下,他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各班组不断丰富花样品种,为同学们增加了更多的就餐选择,并获得了广泛认可。
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服务,为增强员工的服务热情,餐厅制订了“示范服务员奖励制度”,每月给予优秀服务人员以奖励,并采取班组奖金与师生满意度挂钩的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服务热情,使师生满意度由原来的不足90%,上升到98%,日营业额由原来的五六万上升到十万多元。
面对众多的合作窗口,他在管理上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奖罚分明,赢得了业主的尊敬和拥戴。为了节约餐厅的经营成本,他从节约水电气、批发市场采购原材料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两个餐厅在成本控制及规范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管理上潘卫东是出了名的严格。他清楚的明白,要想管理好餐厅,必须要有坚定的原则和制度作保障。这些年,餐厅的各种规章制度也在他的带领下逐步健全和完善起来。外人看来,他是极其严厉的,他曾因为炒菜师傅糊弄了事气得拍桌子瞪眼,也曾因为员工违章操作而大发雷霆。而熟悉他的人知道,在他严肃的外表下还有着一颗温暖的心,无论是员工的伙食,还是员工的发展,无论是在岗的员工,还是离职的员工,都是他牵挂的对象。年终,他都会坚持利用假期走访困难员工家庭,慰问员工生病的父母,让后勤员工及其家人切实感受到了科大后勤的温暖。
2016年初,后勤管理处结合当前的工作任务和未来的发展形势,重新组建了后勤饮食服务中心,统领全校的饮食服务工作,潘卫东被调任饮食服务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一职,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其他同事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迎接新年钟声之时,他却在伏案思考饮食服务中心未来的工作思路以及新学期的工作计划。
新年伊始,饮食服务中心就组织了一次盛况空前的针对全校餐饮单位的集体培训,培训内容从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到5S精益管理;从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到”后勤管理处安全与5S实施细则”,深入而全面的对全校餐饮从业人员进行了一次岗前培训。各单位也积极响应,员工获益匪浅,培训效果超出预期。
为保证食品安全,巩固精细化管理成果,持续提升餐饮管理水平,潘卫东与其管理团队每日奔波于各餐饮单位,一日三餐,对校内各饮食单位进行细致的安全卫生和5S检查,并定期对校外分店的经营情况进行巡视和督导,每周对各餐饮单位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排名,并对下一步工作重心提出建议和部署,各项工作在饮食中心的统领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要让师生以实惠的价格吃上美味可口的饭菜、要让科大餐饮发展壮大,除了要有专业技术过硬的厨师队伍,还要对饭菜质量标准化。因此,潘卫东管理团队充分吸收广大员工的呼声和建议,决定对一年一度的厨师技能比赛进行改革,此次改革有三大创新:
创新一:首先将比赛时间由过去的学期末改为期中,避免了比赛的余温尚未过去餐厅就放假停业而惠及不到师生的窘境;然后成立专家组确定出最适宜校园餐饮的15种菜品,这15种菜品的共同特点是:易于标准化,原材料季节性不强,口味上地域差异不大,更具有全国普遍性。
创新二:奖项设计更加具体。之前的厨艺大赛是取综合素质排名前八名,而今年采取的考核标准是取单品前三名。如果说前几年比赛培养的是技术宽泛的厨师“本科生”,那么今年我们培养的就是专业技术更强的厨师“研究生”,这更有利于我们单品研究的深入和推广。
创新三:选择评委更接地气。师生才是我们服务的真正主体,只有他们的满意才能让我们的创新和发展变得有意义。所以本届厨师技能比赛选用学生评委代替以往的专家型评委,让厨艺回归本真,将话语权交给最有发言权的在校师生,收到好评如潮。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产品的落地,进一步实现“让师生满意”的服务理念。
如今,他在后勤通往卓越的路上已奔波了近三个“十年”。十年只是一个缩影,却经历了太多的路程;十年只是一个瞬间,却牺牲了太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十年只是一个概念,却需要太多的积淀来检验。这就是潘卫东,一个用忘我精神践行“服务育人”宗旨的后勤工作者,他用“真诚的心”与“严肃的爱”诠释了后勤人薪火相传的“爱的味道”!
徐花荣
后勤管理处学苑餐厅